同样是做服务器最专业配资平台,浪潮信息和中科曙光的差异化越来越大。
一家:
拼命扩张,大声吆喝,不停追赶风口。立足于算力,客户要什么就组装什么,给钱就卖,毛利润6个点,净利润2个点,一点停不下,走上了规模扩张的道路。
一家:
要效益,市场上保守谨慎,从算力扩展到存储和云,悄无声息的投资、参股成立了若干个上下游公司,毛利润29个点,净利润15个点, 走上了版图扩张的道路。
过去,这两家都是“组装厂”,技术实力接近,面临几个问题。
核心部件来自英特尔、AMD、英伟达等厂商,占比过大。
过度依赖互联网大厂,前五名客户占比过大。
库存占比过大,资金周转慢。
销售成本过大、研发力量投入过小,利润一直上不去。
那么从2024年两家发布的财报看,以上问题有所改善吗?同样,被列入“实体清单”之后,第一个问题怎么解决?如果海外资产、营收占比较大,脱钩之后,会怎么办?
第一张表,营收、利润和成本占比。
不得不说,浪潮太猛了,营收比2023年翻了170倍,直接进入千亿元。这要得益于东数西算、AI带来的算力需求。净利润占比继续往下跌,2个点。营业成本太高了,利润都给了五大供应商(采购金额1000亿元)。难怪被称为组装厂,再跌下去会怎么样?
曙光一如既往的稳,营收不升反降,跌的也稳
。但是利润占比反而上升,这是压缩成本带来的优势。问题是,压缩了哪些成本?
这张图看成本构成。
浪潮成本构成。
曙光成本构成。
如果对比营收,浪潮的14亿元销售费用算不了什么,曙光还有7亿元呢。但是8亿元的管理费用比曙光3.5亿元的费用高太多了。这是站在同等员工数的基础上对比的。也许这就是内耗增加的成本。
研发成本。浪潮35亿元,曙光12亿元,从营收占比来看,曙光绝对是舍得投入。从人数来看,曙光的投入还不够。
再看关键的上下游供应商占比。
浪潮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比,以及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比是
74.13%;
83.22%;
曙光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占比,以及前五名供应商合计采购金额占比是:
87.95%;
43.19%;
可以看出,都在依赖大客户,但是浪潮的大客户规模显然比曙光大很多。但在供应商采购中,浪潮更依赖核心几家,而曙光则不断下降。
或者说,曙光走出来“断供”的阴影,浪潮还将面临这一个大问题。
还有,浪潮营收1147亿元,采购核心部件就支付了1070亿元,剩下77亿元根本不够花啊,算是其他部件的话,难怪利润这么薄。
再看库存、应收账款等信息。
存货是,曙光前两年明显多很多,显然为了面对“断供”而做的准备。去年浪潮则明显多了起来。
应收和应付款的占比看,两家差不多。
最后看员工薪酬等。
按照财报的信息,人均利润差不多,薪酬来看,曙光差一大截。这可能是降本增效的一个举措?
结论。
中科曙光:以技术壁垒(液冷/国产化)和政策红利为核心,聚焦高毛利、高门槛市场,但需突破规模化瓶颈。
浪潮信息:凭借规模化交付和生态合作主导通用服务器市场最专业配资平台,但面临毛利率压力与供应链风险,需加速国产替代。还有一个关键点,海外的营收占比越来越多了,几乎占到30%了。如果断供和脱钩怎么办?